商业地产在招商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确定主力店。一个成功主力店的进驻,将为项目带来巨大的品牌效应,减少招商成本,缩短招商时间,使项目尽快进入经营轨道。但当主力店招商和业主招商在品牌资源上的冲突,该如何规避?小编认为,首先从业主方出发,根据商场本身的定位做好规划;然后根据主力店的品牌规划,对品牌资源做好划分,尽量把矛盾减到最低,形成良性互动。

01
为什么要有主力店?
第一,主力店为项目带来品牌效应,比如说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Mall of American拥有四间超规模主力店,四大主力店的号召力成为了整个Mall的号召力,实际效果非常好,甚至说Mall of American成功的原因就是有四大主力店,这是一个好的情况。
第二,主力店为项目提供稳定的客源,塑造浓厚的商业气氛,也使商场有鲜明的特色,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经营。很多时候,购物中心A和B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就是主力店的差异。
第三,主力店通常有一个统一经营的优势,品牌自身就很强,还有强大的推广方式,这一点特别有利于购物中心在初期的时候形成知名度和吸引力。
第四,购物中心在设计当中难免有一些很难分割的大面积店铺,很难去处理,而把这样的位置给主力店刚刚好。

02
主力店招商存在的问题


03
解决招商品牌资源冲突的方法
主力店招商和业主招商在品牌资源上的冲突,具体的解决办法是首先从业主方出发,根据商场本身的定位要做好规划。


接下来,品牌资源如何分配?事前要做好约定,然后根据商场主力店的业态组合、品牌规划,对品牌资源进行一个大致的划分。除了完全分配给百货的业种之外,还有一些大家都有的共存业种的品牌,可以在招商前把意向品牌名单分配好。其实我们在跟百货签合同之前,已经有一个名单,这个名单是作为一个附件,提前把双方拥有的品牌资源进行分配,达到一个平衡,可以避免很多招商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另外,我们与主力店之间有一个定期招商协调会,这个协调会是怎么样呢?比如说主力店的招商进度,品牌结构和商品结构要告诉业主,招商协调会平均每个月一次,开张前期每个礼拜开一次会,了解主力店招商的进展,签了什么品牌。

在主力店做品牌规划的时候我们就要参与,提供建议和意见,当然召开这个协调会的时候大家肯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就要协商处理,或者说有时候需要双方妥协。比如会有一些没有预先分配的品牌突然到访希望入驻,大家协商解决。
其实双方经过大概半年的时间之后,大家就会形成默契,知道哪些品牌应该谁来谈。可能市场上不是每一个主力店都能以平等的心态来合作,有可能很强势,那么就需要在签合同之前,就主力店的规模、占比,它的商品结构、业种计划,包括与业主有一些共同的品牌资源要事先做好划分,尽量把矛盾减到最低,变成一个良性互动,互相之间还可以推荐一些好的品牌。

04
主力店入驻应该管控的事宜
首先主力店面积大小应该适合购物中心的规模,笔者认为面积占比20%左右,对于一个购物中心来讲是比较有利的。还有百货所占面积的形状,一定要竖向切割,把商场的某一端或中间的某个部分给它,让它跨越很多层,但最好不占据商场的主入口。如果商场把一二三楼全租给了百货,就剩四楼、五楼和负一楼自己经营,就会比较被动。
第二个技术要求,楼层数量和每层面积。百货公司作为主力店来看,它可以承受比较多的楼层数量,最理想的楼层数是四至五层,或者是六层,而八层是一个极限值,如果它经营得好的话,最高可以拿到八层。

从百货自身经营方便的角度来讲,每一层的适用面积大概是四千到五千平米,便于管理、效率最高。而其他要求比如层高、荷载、卸货、后勤通道、仓库、办公室这些因素在商场设计的时候就要预先考虑。在未来的发展中,购物中心主力店这种趋势可能会发生一些大的变化。小编认为购物中心主力店这种发动机的作用,目前在逐渐弱化,有可能主力店会分解,分解之后成为若干个次主力店。
比如说电器卖场,可以按照品牌和类别分出若干个专卖店。运动、儿童、内衣、化妆品都可以分出来,变成一系列次主力店,这些次主力店比百货做的更强。比如说运动专区比百货公司做的更好,相对来讲所要求的面积比百货公司更小,租金更高,而且将来调整的时候更容易。次主力店的位置不一定最好的位置,位置安排更加灵活,可选择的余地更大,容易协调容易管理,租金回报都很好。万象城有很多次主力店比如说顺电、运动100、生活本色、美乐汇美食广场。美乐汇是全国美食广场中坪效最高的,是坪效排名第二的美食广场的两倍多。

05
如何避免租户的相互干扰
购物中心里有同类型租户的数量控制方法。最关键是要首先确定商场的业态组合,就是商场里到底百分之多少的面积来做服装、珠宝、化妆品、儿童、娱乐、休闲、餐饮等等。

首先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经济环境、消费者购买习惯、渗透率分析和研究,由数据分析决定每一个业态业种占比。确定业态业种组合之后,接着选择租户品牌,把市场进一步细分。同一个业态或业种,可能再细分不同的档次和不同的风格,要尽量避免同质化。(注:渗透率是一种技术分析和手段,比如在某个商圈里做购物中心,这个商圈有500万人口,这500万人中有多少人能成为你的客户,这就是渗透率。渗透率需要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定,往往需要包括请内脑、外脑一起来参与,综合评定。渗透率的分析,决定你商场能做多大规模,非常重要。)
实际操作时,每种业态确定以后,首先锁定每一个业态业种里面具有领先地位的品牌,并用灵活的租金策略使它率先签约进驻,再行洽谈追随它的很多其他品牌就很容易,均衡之下往往就能达成你的预期租金。当然,做好业态业种以后,还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06
业态调整主要依据——坪效
坪效怎么比?要分横向和纵向。
首先横向比较,与其他商场同品类品牌比,其他商场里眼镜店的坪效是一万,而在你这家只有七千,说明你的购物中心有问题,也可能证明这个业种的品牌数量过多。横向比较需要注意一定是跟有可比性的商场来比较。如果两家商场不具可比性,那就要考虑用一些比例的分析方法作为参考。

纵向比较注重变化趋势,比如说同一家商场里服装类业绩每年都增长30%,而珠宝只增长10%,这个也可能有问题,所以要通过横向、纵向的坪效变化,来分析你这个业种的多和少。

当然,分析坪效也应该同时考虑整体市场的变化情况和趋势。租户调整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心,并且需要对你曾经的合作伙伴,也就是你的租户有一个交代,说明调整的原因,如果调整是顾全大局,租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07
2024年如何做好主力店招商
主力店对于商业体的作用巨大,这点毋庸置疑,那主力店的招商要怎么做?有哪些策略可以用得上?有哪些是在商业地产前策阶段要先考虑的呢?
首先,主力店位置要规划得好一些,让客流在到达主力店之前尽可能经过更多的商铺,尽可能逗留更长的时间。根据商业地产操盘经验,一个主力店的面积占比,最好占整个商场的15%到30%之间,但是尽量不要超过30%,超过30%的情况下再做品牌规划或者做品牌资源分配就比较困难。

其次,主力店的商品结构要根据商场形成互补。在品牌资源的分配上,根据商场主力店的业态组合、品牌规划,对品牌资源进行一个大致的划分,在招商前把意向品牌名单分配好。
此外,如果计划引入一家大型卖场,就要在物业设计时预备充分的条件,把位置、面积、层高、荷载等方面的标准设计到位。
正确的招商程序很重要
在招商程序程序上,一般遵循这样的以下步骤:商圈分析、市场定位、业态定位、主力店业态确认、规划设计、建造。
依据定位确定主力店条件
在自身商业体定位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网站、展览会、各地商会、招商局、研讨会等渠道了解符合条件的店铺,并掌握其拓新店的计划,最后再确定主力店目标名单,并将其设立成三层目标群。不同业态要分开。

召开主力店招商恳谈会
专人追踪跟进目标客户

做个懂行的人
稳步推进,尽早面谈

多个备选不是坏事
同一个商铺,多找几家意向进驻商家,传递给客户:你不是唯一。有竞争才有压力,往往能起到促使客户决策的作用。比如招主力店,“国美”不行,招“苏宁”、“永乐”等。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以退为进,留个后路
对于开盘前难以达成共识时,也可以采取下面这种方式:先适当降低合作条件与品牌主力店达成合作意向,然后在签约谈判阶段再作合作条件的相应调整。
找适合的,很重要

08
结 语
2024年想做好主力店招商:
首先,还是尽量在规划初期考虑得周全一些,在冲突发生之前就预先避免,不要等到冲突发生,甚至到了恶言相向的时候再去想办法。
第二,和主力店、租户多一些沟通,注意它的动向。
第三,在可能的情况下,合同条款预留比较好的灵活性,特别在租期方面,租金并不是最大的问题,而租期可能是最大的问题,比如说某家店一签20年,那就很难调整了。需要想办法尽量把租期缩短一些。
第四,在保证整体利益的情况下要有所取舍。比如有些商场规定每年有30、40%的租户调整,其中很多租户是没有到期的,包括一些次主力店。但是我们觉察到不调整对整个购物中心机体已经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就用一些办法,坚决提前调整。有一些经营状态特别差的,不管到没到期都要坚决用一些办法把租约先终止,然后找一个健康的元素来加强,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商场进入良性循环。
来源:网络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