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的结果,应当符合了他们的期待——去年初夏,王府中環迎来开业五周年之际,焕然一新的B1正式揭幕,为这座氤氲着「王府气场」的商业延展出一条相对轻盈、亲和的叙事脉络。
说起来,B1原本就挺轻的。
改造之前,B1承载了王府中環一部分时尚零售、潮流运动与休闲餐饮业态,诸如 ARC’TERYX、DENHAM、Salomon、星巴克等等。空间装潢延续了商场整体内装风格,以棕色材质为主。综合项目业态布局,彼时的B1品牌矩阵属于常规操作,很规整。
大概正是因为体验上并未有太多特别之处、业态也没有做出足够的差异化,使得不少前来王府中環的消费者会不自觉地忽略掉B1。反倒是同在B1的落客区因为场景好出片此前小小出圈,成为场内打卡拍照的点位之一。
更新之后的B1,就全然不同了。
首先,视觉上整个B1一改沉稳风格,改用大面积浅色材质进行装潢,使得空间一下子明亮起来。
结合潮流、艺术与社交的全新定调,设计团队在更新的B1空间时使用了大量的几何线条与氛围感照明,在保证内装视觉感受契合商场高端定位的主线之上,为空间赋予了更多年轻、活跃的气息。
浅色石材包柱配以金属灯饰、金属导视牌,又在细节上增添了不少趣味和质感,与空间氛围相得益彰。
站在纵向贯通的中庭抬头看,会发现崭新的B1与地面楼层形成了既统一和谐,又自成独立章节的奇妙空间节奏,实现了从轻盈活力到沉稳奢华的视觉渐变。
相应的,开放式中庭会令前来游逛的消费者,自然注意到地下楼层的变化,同时也为B1商户带来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分享两处空间改造上个人尤为喜欢的部分,相信不少近几个月探访过王府中環的朋友有注意到。
其一,为了给B1增加自然客流并优化动线,此次改造在临王府井大街的地面层新增一个B1主出入口。
入口的设计具有极高的视觉辨识度,金属质感的几何造型与动态光效,加之室内LED屏幕的画面配合,在王府井大街一线显得尤为出挑,不断吸引消费者主动走入其中。
顺着扶梯向下,右侧边角空间被用作艺术装置展陈,在巧妙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又融入了更多艺术气息。
其二,B1原本的落客区,如今化身全新打造的「DROPOFF」艺术零售空间,一侧与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衔接,一侧填充了数家生活方式品牌。中间的落客区部分,除继续承担原有功能外,还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展陈区域,可以用以举办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在我看来,DROPOFF的推出可谓一举多得,一来使得商场东座、西座经由B1连接的动线更为顺畅,二来也使得文艺内容在商场内的落地更加自如灵活。
而且,在DROPOFF打卡拍照比改造前还要好看——改造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消费者的「额外需求」。
说完空间场景的变化,再来说说B1在业态体验上的改变。
过去一至两年间,为提升在京城奢尚商业版图中的段位,王府中環可以说是强劲发力。
在迎来众多国际奢侈品牌新晋加入的同时,部分在营奢侈品牌也顺势完成了精品店的升级。已基本完成的这一轮核心品牌调整,无论是品牌齐全度,还是整体品牌层级,均有大幅提升。
现阶段B1的焕新,其意义在于为王府中環新五年发展期实现业绩高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扩充业态、优化体验两个维度给予支持。
截至目前,B1的商户尚未完整亮相,不过梳理已揭幕品牌也能够从中琢磨出王府中環此番更新改造着眼业态层面的思考。
如果说此前的品牌落位原则是从年轻与补位出发,那么而今的B1关键词显然多了不少:精致、潮流、艺术、社交、生活方式……
粗看起来,品类显得有些零碎,既有Mulberry、BYREDO、Marimekko这类精品时尚品牌,又有The North Face、UNDEFEATED等延续此前风格的潮流运动品牌,还有Solar lab、WHITE CROW 白鸦眼镜、Moleskine这些生活方式品牌,以及星巴克、Grid Coffee PRO、BAKER&SPICE等休闲餐饮品牌。
看似没有明晰品类主线,可仔细揣摩一番,发现当中流露出的线索似乎又指向较为明确的逻辑:把地面楼层尚无适合区域落位,但不可或缺的业态品类放在B1。你可以将这个操作看成B1是在完成「查漏补缺」的任务,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对体量精巧的王府中環来说,地面楼层不算充裕的运营场地需要留出足够的调整空间来应对此后可能会继续推进的品牌升级,以及满足顾客对高端餐饮、精致生活服务业态的需求。
那么B1的作用,就是一面延续高端时尚生活方式中心的项目定位,一面为消费者提供「延展体验」,实现游逛获得感的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更易吸附年轻客群。
目前B1的品牌填充正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走,它所代表的是王府中環场域气质中的跳脱意识,是面对复杂市场做出的前瞻应对,够酷够有型。
况且,基于王府中環未来持续聚焦高端生活方式的品牌升级目标,我想B1的品牌阵容也会在此后进行常态化更新调整,给未来生长状态留足了想象空间。
如此一来,倒是给了我灵感——以后再逛王府中環,可以考虑从王府井大街进入B1,然后逐层向上逛,去感受氛围的层次变化,应当比较有意思。

话又说回来,之于香港置地的长期商业战略布局,王府中環多年来一直扮演着「样本」的角色,从硬件、软件、品牌等各个维度对外展现着集团的商业运营能力和中環的品牌价值。
顺理推导,那么启动B1焕新改造的背景,就既带有对单体项目可持续运营的远见,也带有对香港置地「双环战略」打造精品商业矩阵的积极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