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精神的自在、青春的记忆,和与众不同的体验。
Mall先生
作为“购物天堂”,大牌云集的香港,因港府采取的低税率政策和两地的汇率差价,长期以来都是大陆游客出境“血拼”的第一站。
然而近几年,随着国际大牌的商业版图在大陆市场的持续铺开,香港在品牌稀有度上的吸引力正逐步减弱,加上两地汇率走势的不向好,让来港购物的性价比持续降低。
即使疫情后的旅游业市场正在回温,但消费市场还是呈现出了“旺丁不旺财”的趋势。
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共有近783万人次旅客访港,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倍,其中内地旅客约623万人次。
另一边,香港零售管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香港的零售销售按年升幅放缓至0.9%,远低于市场预期的6.9%。
当消费血拼不再是必选项,年轻人们访港后的新阵地转移去了哪里呢?
01
探索最“港味”的地方
从早期移民兴建的古剎、犹如博物馆的主题商店街,到最夯的概念店和咖啡厅,到处都是真实的庶民生活场景。
如果你要来逛街的话,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很可能会花好几个小时迷失在露天市场里,与坚持传统数十载的工匠闲谈,或恣意饱览各式新奇小玩意。
香港旅游发展局官网中,对于深水埗的特设板块做了如上介绍。 位于九龙半岛西北部,距离尖沙咀15分钟车程,“深水埗”对于大部分访港游客而言或许并不熟悉,却在近几年成为年轻人们口袋名单的“新宠”,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拥有不小的人气。 如果你看过《无间道》、《桃姐》,应该不会对深水埗的街景太陌生。由传统街区完整保留下来的“港味”,让这里成为不少影视剧的取景地。 《无间道》开场画面取景于深水埗的鸭寮街 而在老港人眼中,深水埗一直以来都被称为香港的“贫民窟”。虽是发展较早的一批地区,但由于人口老化、跨代贫穷等问题,致使深水埗常年占据香港十八区中人均收入倒数前二的位置。 如今,生活在这里的更多是在基层打拼的群体,与五公里外的市中心完全不同,这里满是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年老失修的大楼。
深水埗的街头
但当你真正走进这个传统旧区,基于区块历史基因所激发出的强大生命力,让你能在游逛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其独有的魅力。 在讲究性价比的深水埗,光是美食就已卧虎藏龙。从明星同款餐厅,到米其林推荐好店,尽是香港人如数家珍的地道美食。 本月,港星王祖蓝拍摄的一则深水埗探店视频,就透过美食对该地区做介绍,网友对该内容的兴趣度之高,从视频的互动数就可见一斑。 王祖蓝的深水埗美食篇收获超高人气 而美食之下,深水埗特有的商业氛围和复古情怀,也是顾客纷至沓来的原因。 正如作家也斯在诗作《鸭寮街》中写的那般:你在这里可以买到任何配件,随意组合东方之珠的影像。
在此售卖的更多是实用的小东西 几十年来的商业发展,使深水埗早已完成了品类的融合与进化。 不仅有以商品种类划分出的“电子天堂”鸭寮街,“玩具中心”福荣街、“时装街”长沙湾道,二手相机店、影碟店等不少如今已很少能看到的店铺也都能在这里找到。
鸭寮街 此外,更为少见的跳蚤市场和街贩,也成为了深水埗的特色之一,他们一方面通过摆卖旧衣物及杂货补贴开销,一方面也满足了基层街坊的日常所需。
自由摆摊的跳蚤市场 被称作“棚仔”的小贩市场在这里也随处可见。相比在沿街租下整间商铺所需承受的经济压力,以售卖小物件为主的摊主们选择利用马路两侧的空间划分出独立铺位,以更经济的方式打造出了“棚仔”区。 原本可承载双车道的的马路也因此被划分成了有三条人行道的购物场景。
马路两边挤满摊主 即使“棚仔”会影响或遮挡到原本马路两边商铺的门头,但因此处产品丰富性而聚集起的人气,或许也是两方得以共处的原因。
行人穿梭在小摊和商铺之间 对于久住于此的居民而言,即使是同一条街,不同地段、甚至只是转个弯,就会出现不同生态,到了日夜又仿如两个世界。 “每晚约十时半,你就会看到深水埗的另一面,城市人的奢侈浪费会在地摊里被消化,基层市民会在这里搜刮平货,南亚人则在这里公开聚集。”
日与夜的不同,只是深水埗百变样貌的其中一面。
02 深水埗的B Side
如果说A Side是由90%当地居民组成的原汁原味港式生活场景,那么由80%年轻人构成主要客群的全新商业社区,则是深水埗的B Side。 一方面,由于租金等生活成本的压力,不少年轻人会选择在这处生活成本较低的区域租房生活; 另一方面,近年来咖啡厅、文创店等年轻产业在此地的崛起,也吸引更多本地青年、甚至是外来游客特意跑来深水埗游逛打卡。
深水埗地图 | 来源:Timeout Magazine
穿过南昌街来到B Side,这一区域多以独立店铺为主。 沿着长沙湾道向南走,不远处就是已开业十几年的HO唱片行,店内以售卖欧美、日本的老式唱片为主,除了淘碟外,二楼空间还提供了一处小坐、试听区域。
HO唱片行 与之相隔一个街角,则是港式复古杂货铺——雅俗共想。虽然复古杂货风如今在上海、成都等城市已屡见不鲜,但贴合城市特有风格所进行的选品和铺位规划,却为小店增添了独一无二的区分度。
雅俗共想的复古港式风 除了港星明信片、当地百货的纪念周边等千禧年老物外,店内也开设了一块可供顾客自由定价的艺术家作品区,在提升艺术感的基础上也弱化了店铺的商业属性,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雅俗共想的自由定价区
往西南方向走,大南街所在的区域更多是一些具选品功能的年轻店铺。 成立于2004年的White Noise Records,经历过4次搬迁后,最后将实体店选址于此。作为一家Select Shop,店内售卖的专辑和黑胶更偏多样性,钻进这家由纸箱和CD架堆叠起来的唱片店中选碟的,也多是探求新声音的年轻人。 White Noise Records 不远处则是偏日式风格的文化屋杂货铺,以及电影海报专卖店MOVIEMARKS。 前者首先就以创意性的门头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无论是进门处的老式游戏机,还是店内售卖的个性十足的复古物件、服饰,都有着“仅以一件”的孤品感。
文化屋杂货铺 后者售卖的电影海报及相关周边,虽产品形态较为小众,但涵盖香港电影到日本动漫等多种风格,兼具情怀和创新的形式,还是吸引到了从年轻人到中年影迷的多年龄层族群光顾。
MOVIEMARKS
为什么这个过去的“贫民区”,会吸引越来越多外来店铺选址于此? 在聊天过程中,HO唱片行的负责人给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没有特别考虑选址,只是觉得可以在这里开。” 与如今光是在前期选址就花大量精力的店铺相比,选择入驻进深水埗的店铺,似乎本身就自带着一种脱离香港快节奏商业的随性感。这些小店不讲究“邻居”是谁,而是以自己的店铺为主场,玩出各自独特的声量。
HO唱片行的两边暂无其他商家 而深水埗本身的地域环境,也更有助于将店铺打造成一处能串联起“同好”的线下空间。尤其是一些本身就以老灵魂、老物件为特色的店铺,通过拥抱市井味,也会使店铺本身的复古气息更深厚。 以零售店为例,这里60%的皆为文青或复古风格店铺,从手工皮包到机车配件,风格十分多样。 比起开在喧嚷的市中心,深水埗以时间为刻度的文化韵味,以及老街区难以复制的独特风格,都是与品牌融合、碰撞新可能的最佳推动力;
手工皮包店及机车配件店 有着舒适外摆区的咖啡厅,或是风格独特的轻餐店更是随处可见。 对于餐饮类店铺来说,在寸金寸土、地块拥挤的香港,要找到一处打造外摆空间的街边铺位并不容易,而以“棚仔”为特色的深水埗,不仅能在场地运用上提供经验借鉴,地块本身的空间尺度也更有利用优势。
风格各异的餐饮店
如果说过去这里是一块蓄水池,由注重性价比的本地消费族群,以及想要淘到好物件的买手,共同构成了当地商业活力的源泉。 那么如今,各成一派却又适度交融的商业新环境,也吸引着更多年轻人或游客,开始愿意走进并了解深水埗。
03 结语
隔街相望,一边是人头攒动的传统街市,另一边则是闹中取静的新店社区,两者的融合,对客群的双向流动也产生了推动作用。
由南昌街隔开的A、B Side
例如,曾开设在此的文创店铺foreforehead,就邀请了11位艺术家为深水埗在地店家设计街招,并以《街招日常》展览,展示出最贴近民生的美学。通过主动与社区进行了连结,为两面的融合带来了新可能。
《街招日常》宣传物料
对于游客而言,新老商业的“拼贴”,也更符合其对城市的探索欲。
首先,比起千篇一律的购物中心和品牌化产品,大家更希望能在不同的城市看到一些更具当地特征,或自己城市没有的东西,而各具特色的骑楼小店正是这一需求下的最佳选择。
其次,随着二手经济在年轻群体中热度的持续升高,琳琅满目的跳蚤市场和街边摊贩,不仅物美价廉,还能让消费者在这里淘到“仅此才有”的好东西。
此外,距离市中心不远的车程和交通条件,对于游客而言,在游逛上也更有地理优势。
年轻化店铺及青年游客的涌入,也让深水埗在2020年由知名杂志《Time Out》评选的全球40个最有型社区中勇夺第三名。而在去年年初,香港市建局就深水埗地区重建计划开展研究,也让这个街区再次被拉回到大众视野。
香港媒体的报道
贫民窟的底色,不仅是平常生活中不常见的猎奇感,更有在多元文化的混杂共生之下,对原本街区的拘束感及呆板印象所做的减法。没有了大都市的秩序感所带来的“规训感”,也就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心灵向往。
TVB场景的真实降临、千禧年老物件所带来的复古感,在与时尚感新商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深水埗长久以来积累下的老派商业氛围,也更能牵动顾客的“怀旧情节”,店铺的生意自然也就更容易做得出。
更重要的是,市井楼栋间的烟火气和主理人的“随性感”,所渗透出的浓浓港味,是一种极具本土特质而难以复制的韵味,而这也正是商品全球化时代,消费者更愿意为之买单的“独特体验”。
当游客们将访港新阵地选在深水埗,他们逛的是精神的自在,买的是青春的记忆,晒的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
在这里,新旧主体间各取所需、保留多元,而深水埗的独特魅力,也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出品:Mall先生 | 编辑:Darii
— THE END —
公司深度 华润万象生活 | 万达商管 | 龙湖商业 | 瑞安新天地 | 瑞安办公 | 融创商业 | 金茂商业 | 旭辉商业 | 印力上海 | 保利上海
项目解读 香港太古广场 | 上海ifc | 上海K11 | 上海北外滩来福士 | 上海瑞虹天地太阳宫 | 上海七宝万科广场 | 北京坊 | 广州太古汇 | 广州东山口 | 深圳万象天地 | 天津智慧山 | 成都太古里 | 成都晶融汇 | 成都麓湖 | 重庆大悦城 | 佛山岭南天地 | 伦敦Selfridges
线下品牌 凡几 | OLEADA | 超级种子 | AESOP | 大地茶场 | 上森派系 | ALDI | HOST | 面包会有的 | NeoNeb | 老乡鸡 | Costco | 奈雪的茶 | MUJI农场店 | hAo mArket | ORANGE CUBE | IN.X
商业可持续 碳中和路线图 | 垂直绿化 | 室内温室 | Project Earth | 智能建筑管理平台 | 建筑再调适 | 共生·新生 | 可持续喜爱 | 荟绿星球
跨界合作 阿里本地生活 | 清华课程 | 海通证券 | 中商数据 | 中国商业社区营造发展论坛 | 万达智慧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