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商业地产志11个月前更新 admin
145 0 0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2023中国商业地产发展报告》已正式开售
点击上方LOGO进入小程序了解详情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5月30日,《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发布,东莞连续8年入选新一线」

华南城市矩阵里,东莞紧随广深之后,综合实力稳健且亮眼,但商业却仍缺一个具备城市鲜明印记的代表作。

从基本面上来讲,东莞商圈「多点开花」,整体商业功能完善;近年来,整座城市商业「向心力」增强:首店齐聚、商业提质明显,商业大厂们也在纷纷加码东莞。


而在商业的下半场,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二梯队城市已经向「非标」发力——竭力传承岭南文化的佛山「岭南天地」与蓄积新内容的「顺德·ALSO」都新长出了令人惊喜的苗头。


这对东莞来讲,未尝不是一个好机会。


不过,谁才能抓住这个好机会呢?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什么是东莞?

这次,是深谙华南城市更新市场的万科——全新「东莞记忆」,正在被唤醒。

这个名字极具记忆点的城市更新项目位于东莞老城区——莞城街道,它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具备文旅属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关注城市理想生活的非标商业

因此,在做背景分析时,我不想单一地从城市/区域级项目切入,我也想和各位聊聊东莞的「时间简史」。

商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商业品质与城市实力相呼应。

过去,东莞依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强镇林立,不知有市」的格局,商圈也因此「多点开花,各自美丽」。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不设区县,市直管镇,下辖4街道(即城区范围)+28镇,此处我们将东莞的商圈分为城区商圈和镇区商圈。


这种散装面貌在城市野性生长的年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却也逐渐成为掣肘。为了更全面的发展,东莞正在多层面深化「强心」建设


*2019年,中心城区强心战略一心两轴三片区规划为抓手,以行政文化中心区、三江六岸片区、东莞CBD、黄旗山南为重点;2023年,《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审议通过,规划「一主两副六片区」的全新城市格局,中心城区将是全市的唯一的主中心,松山湖、滨海湾为副中心。


经过40余年的积累,东莞具备了不容小觑的经济实力和人口活力:


东莞是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GDP万亿级,人口千万级),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11位;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广东省第四;人口吸引力排名全国第五,人口年轻化程度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出生率在新一线城市中名列前茅。


随之而来的是商业的提质向心力初显:大量的品牌首店来了,商业大厂的标准产品来了,东莞不乏商业「模范生」。


东莞商业的代表项目,民盈国贸城海德·汇一城,在业态齐全度、品牌丰富度和整体能级上表现都不错。


未来,这里还会有山姆会员店、万象城。


东莞首店多为已经在一线城市铺开、能级较好的品牌,如阿嬷手作、Lululemon、FURLA、Meland、奈尔宝家庭中心、TOM FORD、LA MER等。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阿嬷手作东莞首店 | 据悉,近年来,东莞的品牌首店呈几何倍数增长,2022年东莞开设首店148家,这个数字在2021年是54家,在2020年是28家。我走访中心城区商圈时,发现还有大量的首店在围挡。


毫无疑问,东莞的商业正在超乎想象地快速迭代。


不过,这种升级虽高效,但也模式化:城市代表商业项目与广深趋同;区域级项目,主要满足各镇、街独立的消费需求;几个小体量创意园区,业态颇为单一,暂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


整体来说,东莞的商业还是少了些记忆点。


在城市商业的这个发展阶段,「东莞记忆」的出现像是及时雨


从商业规划来看,它跳出了传统框架;同时,它还是旧城活化项目,有鲜明的属地印记,承载了城市记忆,自带差异化,给非标叠了个强效buff。


「东莞记忆」核心首开区的所在地——莞城,是东莞的城市原点,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1200余年的历史沉淀。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记忆」是以莞城街道、石龙镇、虎门镇三地的历史街区为载体的老区活化项目。

*「东莞记忆」的核心首开区——莞城街道,位于三江六岸历史休闲区,是东莞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的重点规划建设区域。


中兴路骑楼对面的珊洲河,是明嘉靖年间繁忙的外贸商港;迎恩门对面,是晚清时期延续下来的城外十二坊;莞城骑楼是民国时期从广州引入的时髦建筑风格;华侨大酒店、运河商场在90年代红极一时。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迎恩门


*东方红照相馆是很多人的照相初体验;在运河商场买衣服、在华大顶楼的旋转餐厅吃饭,可能是莞城小朋友童年最开心的事之一;就餐的选择越来越多,但中山餐馆、旨亭街排骨饭、芹菜塘糕点这些老字号,仍是时不时会想念的味道。

标志性的商业群见证了莞城过去作为城市商贸核心区的繁盛;记忆虽不是实体,却以一种具象化的方式,留存在这些老建筑、老字号里。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年记」是莞城最早的花鸟鱼虫和宠物市场,至今十分热闹。


自21世纪初,城市重心逐渐向东、向南转移,目前古城建筑损坏严重,业态衰败,商铺空置率高,整体面貌较差。

从中心城区打车至老莞城,你能从窗外风景的变化中,直观地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变迁。

莞城虽繁华不复,但还保留着迎恩门、容庚故居、可园等珍贵的历史记忆节点;肌理完整、体量适当的古城街区和自古以来的生活气息。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政府认识到了这份宝贵,市民对老城的情感也一直很深厚。

经过多年的探讨、谋划,2022年,「东莞记忆」启动立项,项目采用政府投资、企业代建、代运营模式,立足于城市人文特色,打造文、商、产、居、旅相融合,多元共生的历史文化街区。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何处是记忆?


关于「东莞记忆」的基本情况,先做个初步了解:

项目名称东莞记忆」核心首开区

项目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街道

代建方市场运营主体:万科

改造用地:26万方

改造建筑面积:8.6万方

总商业体量:5.55方(含泊寓)

规划车位:2500个

其他:涉及历史街巷10条、文物保护单位2处、历史建筑37栋、传统风貌建筑82处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记忆」首次开发的区域简示

稍微复盘一下万科操盘的广州永庆坊、深圳南头古城到福州烟台山等项目,就会发现这个企业在华南的城市更新领域,越来越强调整治修缮、显露历史、注入活力保育活化的操作手法了。

这些历史街区活化项目不仅让破败的老建筑「重见天日」,同时还能带动外围社区、街巷的人气,激发老区的整体活力,客观上起到了以点带面重新激活城市老化板块的重要作用。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永庆坊改造前后 | 从危房集中区到广州文化新地标:「天晴怕火灾、下雨怕楼塌」曾是永庆坊的真实写照。2015年政府引入万科进行「微改造」,保留了岭南居民建筑的原生肌理,引入现代元素,使新老品牌有机共存,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传承在地文化,成为广州的文化新地标,实现2023年全年客流量1422万人。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南头古城改造前后 | 从城中村到深圳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南头古城改造前,人口和空间结构复杂,2019年启动改造,通过历史挖掘、城中村空间提升和产业植入三种手段,万科把项目打造为包含多元文化的城市创意街区,是深圳各年龄层喜爱的消费打卡点,同时保留了城村共生的生活气息。截至2023年8月,接待客流量超2500万人次。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烟台山改造前后 | 从老城区到福州代表性商业项目:烟台山在改造前,街巷杂乱、洋楼颓然。万科复现烟台山独有的建筑风情,营造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社区生活,是福州首个以「艺文」为标签的历史文化漫步街区,也是主理人品牌的聚集地。2024年春节期间总客流量103万人次,已成为福州旅游目的地之一。


融合了万科的前序实验经验,「东莞记忆」显然也更加得心应手——项目团队清晰地意识到,历史是「东莞记忆」最好的底色。


为了充分尊重和还原历史,项目团队邀请了各界专家学者对项目的改造原则进行把关;对莞城居民、本地商家、东莞有识之士进行访谈,梳理最原生的东莞记忆。


同时,还收集建筑历史材料、老物件、本地文化工作者作品;将这些关键要素活用到项目的规划、企划中去,通过陈展,创办公众号专刊等方式,让底蕴得以显露,文化易被感知,引起「观众」共鸣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社区烟火的延续」——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社区项目/平行展推荐方案


有了足够的理论支撑和文化要素储备,空间更新上的思路也更为精彩。

了解了万科要如何改造「东莞记忆」,我想说,修旧如旧不过是基操,项目方的改造重心,不仅是展现老建筑的肌理,还通过大手笔的方式,去显露古城的空间历史格局。

莞城「因水而兴,因商兴城」,水系、城墙、街巷构成了莞城独特的历史空间格局。


如今,部分水系因城市发展被封盖、填埋;城墙不复存在,仅剩迎恩门(西城门)矗立在马路中央;街巷也亟待修缮。


珊洲河畔:从「河岸商埠的遗迹」到滨水休闲空间

为了让人能感知到千年古城的营城原则和城水共生的历史格局,「东莞记忆」首开区对珊洲河东段的暗渠进行揭盖复涌,使水系完整地贯穿珊洲河畔的商业建筑群,重现过去推门见水的生活。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珊洲河西段进行整体的景观提升,打造亲水平台,修缮珊洲桥,引入休闲餐饮、微醺餐饮等滨水休闲业态,打造商业与自然环境和谐交融的休闲空间

对于阮涌这条已经消失的水道,则会通过街道上的浅水渠、历史地刻的方式予以纪念。

除了增加氛围感、体验感,水系在与合适的空间设计结合后,将不仅是窗外的风景,还可以是品牌的表现力。

好的环境感受+惬意的游逛/消费体验,预测会成为东莞下一个休闲社交目的地和小红书推荐的打卡地。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珊洲河景观方案效果图


迎恩门:从「孤立的文物」到城市的公园

迎恩门是莞城重要的记忆节点,目前它被车道包围,与周围环境有些割裂,其背后的历史也难以被感知。

万科的改造方案是退车道为步行广场,让人可以更好地停留,打造迎恩门公园和记忆城墙,规划展廊、休闲空间、城墙瞭望塔、儿童友好设施等,人们可以登高远望,也可以停下来与历史对话。

迎恩门将不仅是象征性的符号,也会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迎恩门城墙功能植入效果图


古城街巷:从前店后仓的「老骑楼」到商业活力的「发生器」


莞城的骑楼,不是一次性形成的,它经过了从近代到现代的长期演变,形制和立面的装饰上叠加了不同的时代信息。

通过对建筑进行分类型、断时代,制定不同修缮设计原则,立新而不破旧,极大程度展现各时代骑楼的特色风貌,用空间表达时间。

保留项目的历史底色固然重要,改造和规划还需考虑实际的体验。

项目即将开放的街区——中兴路,历史上是前店后仓的功能布局,具有窄面宽、大进深的建筑空间特点。

针对这个特点,结合实际楼栋情况,项目通过相邻楼栋合铺、将已坍塌楼栋及危房改造为中庭「透气窗」等方式,以扩大面宽,缩小进深、优化采光,让建筑和建筑之间可「呼吸」,老骑楼也能适应现代业态的功能需求。

同时,这种有意识的「留白」,增加了公共空间,为未来的运营,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带来更多可能性。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中兴路中段骑楼改造方案


看到改造效果图和样板段的实际改造成果,你会发现,「东莞记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记忆点,它自带的场景力能加深品牌给到消费者的印象,二者相得益彰。


特别有意思的是,「东莞记忆」于2023年6月6日正式动工,仅大半年后的2024年1月12日,就创造性地开放了中兴路样板段,無爲的咖啡工坊、馡凡香水剧场、声音图书馆等品牌也一同和大家见面。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记忆」样板段 | 预计2024年10月中兴路及珊洲河西段骑楼街区,以及迎恩门南侧公园将完工开放,到2025年底,就能看到项目全貌。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莞城宛若新生


「东莞记忆」的定位是多元共生的骑楼文化社区,多元共生的理念,贯彻在业态规划、招商、企划运营等多个方面。


项目的业态规划顺应原生业态的分布规律和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生事物,以新生态带动周边原生业态的发展,达到新旧共生的目的。

留住历史气息,也能新态丛生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中兴路&珊洲河畔:是项目最早面世的街区,滨水资源优势使空间具备更好的场景力,与休闲社交、先锋潮牌业态完美适配,未来会是项目最具活力和创意的街区。


大西路:项目内老字号留存最多的一条骑楼街,未来也会重点布局老字号美食、特产、纪念文创等,延续老莞城这一份鲜活的烟火气。


振华路:主要布局城市展厅、文化体验类业态,是项目的门面担当。


阮涌路:阮涌小学落位于此,周边居民多,居住氛围较为浓厚,未来主要布局社区配套。

品牌引入,除了让新旧共生,还以尊重和支持为基础。

对于街区里的老字号,团队会在改造的进程中对他们进行妥善安置,也会帮助他们以更好的面貌融入新生商业体,守住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怀。

对于有想法有理念的新生品牌,项目团队会给到他们很大的空间操作自由度,去表达自我,把好的品牌文化,有新意的体验带进东莞。

目前,SUPERTOFU、高山热、DAKYAM达人、LIVINGTOWN、LIGHTHOUSE灯塔、馡凡香水剧场等品牌已确定入驻,未来的品牌组合值得期待。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部分已签约或意向签约品牌


此处,我还想聊聊,项目对于在地新生文化的关注,东莞的在地新生文化比很多人了解的要「精彩」。


SUPERTOFU、DAKYAM以及VERMICELLI发起的服装联展「暗地莞(UNDERGUAN)(已暂停举办),每期都有一个有意思的主题,通过静态服饰展或动态走秀、品牌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反响。当时,让很多人看到莞原创国潮品牌的力量,也丰富了他们对东莞属地文化的认知。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暗地莞活动现场 | 图源@Creamart


东莞本土有很多主理人一直在做文化/创意的输出。只是,当在地新生文化的局面没有被打开时,它只能小范围地形成影响力。


品牌们也需要一个审美力好、包容性强的空间,和消费者做线下的链接;还需要一个同频的场域,和其它品牌联动,大家一起才更有力量,能打开新生文化的局面,向城市输送很强的文化自信。


「东莞记忆」要做的就是能承载大家想法的大容器,能帮助品牌更有力发声的扩音筒。


招商层面,项目团队像一个城市「买手」,挖掘这些暗地深耕的主理人品牌、东莞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用好看、好用的空间,把品牌们聚集到一个更公共、开放的平台,让公众认识到:「其实东莞很有料。」项目的签约品牌SUPERTOFU、高山热和DAKYAM达人,早已因产品力名声在外,这次更多人会了解到,原来他们起源于东莞。


推广层面,「东莞记忆」的活动企划,会打造成参与感很强的多元文化「Party」,将东莞的属地元素和各种新潮的事物相结合,带着消费者「玩」起来,培养一批有活力、有粘性、爱体验的客群,成为项目长续运营的坚实后盾。


项目的第一场运营活动——「骑楼凡尔晒」,取灵感于东莞人爱在有太阳时晒晒东西的习惯,策划了莞城老友记·主题市集、咖啡渣工作坊体验、由本地音乐厂牌和音乐人带来的现场音乐会。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新莞承PROJECT则是一场生活方式和在地文化的碰撞,潮流文化市集、环城骑行、滑板、电子音乐在这里发生。

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关于宠物友好、老龄友好等概念的实践。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活化老区,不能只谈传承和保护,不然可能会变成只看一次就足以的历史遗迹。


要在保留城市记忆和生活气息的同时,引入多元新生文化,在地文化的反应堆,时刻有碰撞、有惊喜,吸引人常来逛逛,使整个社区都鲜活起来。

极具辨识度的骑楼文化街区、延续千百年的城市底蕴、新旧共生的商业「Chemistry」、仍然真实生动的生活方式,是「东莞记忆」的记忆点,也是它的「七龙珠」,集齐之后可以向外辐射出超越商业本身的能量,吸引一批又一批热爱生活,热爱文化的人来到这里——商业也可以是你关于一个城市的记忆点。

项目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本土青年主理人的影响,多元文化的引入,让大家更多地关注到老城,从而带动更多人回来莞城创业、居住,带来更开阔的眼界和更多样的理念,真正为老城注入生机。

去,莞城是东莞人记忆的最大公约数,未来,「东莞记忆」会是大家来东莞最想创造回忆的地方

好的城市历史文化型商业就是这样和每一代人产生共鸣,城市的记忆通过商业的脉络延展,顺着商业的脉络,又能窥见一个城市的过去和未来。


写在最后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业态和品牌的创新更迭常常追不上商业体量的扩容,各个城市的商业开始变得同质而乏味,我们也对商业体逐渐失去了探索的欲望。

城市历史文化型商业项目带有独特的城市烙印,使之与别的项目区别开来。

但它们在活化前,往往是城市面貌的一块疤,需要费外科手术般的精细功夫,为其重造血肉。

我们很惊喜地发现,在商业体被快速填满的趋势下,「东莞记忆」愿意扎扎实实地下这份慢功夫,用商业的脉络、带着文化自信地,去重新讲述一个城市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故事,让城市文化变得好阅读、可理解,让城市更像城市本身。

我想,或许「东莞记忆」是可以成为东莞全新的记忆点的。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东莞记忆」,不止于记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进入全国商业小声哔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