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商业地产志10个月前更新 admin
149 0 0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023中国商业地产发展报告》已正式开售
点击上方LOGO进入小程序了解详情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财政部公示,15城入选城市更新示范城市。

2024年5月3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公示信息显示,从2024年起,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首批15个城市拟获得财政部支持,分别为(按行政区划排序)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岛、武汉、东莞、重庆、成都、西安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此前,财政部网站曾于5月6日发布《关于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城市更新示范工作支持对象是地级及以上城市。首批评选15个示范城市,重点向超大特大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大城市倾斜。


这里有几个要点值得关注:


1、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标准


中央财政按区域对示范城市给予定额补助,资金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分年拨付到位。


其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


2、资金支持方向


示范城市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系统化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工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具体包括:


1.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对城市燃气、热力、给排水、电力等城市地下管网实施更新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城市地下管网整体水平。

2.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对污水处理管网按照「厂网一体」的模式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3.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对生活垃圾分类、综合杆箱、物流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提升城市绿地服务功能,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和绿地开放共享。

4.老旧片区更新改造。对历史文化街区、既有公共建筑、公共空间等进行节能降碳等提升改造,持续改善建筑功能和提升生活环境品质。实施城市功能完善工程,推进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加快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更新后的成都邛崃市文脉坊 | 图据@成都发布

示范城市要按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原则,突出本次城市更新的示范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本城市发展的问题,避免面面俱到、「撒胡椒面」。


同时,应与现有政策做好统筹衔接,具体项目上不得重复使用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其他渠道中央财政资金,防止交叉重复。


这是财政部有史以来第一次自己「下场」,参与城市更新,这次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的一二线城市,这类城市能级高、面积大,需要更多的更新面积,拉动效果也越明显。


虽然这次每个城市8-12亿元的支持力度,不算是很大,但它撬动的社会投资还是十分可观,到目前为止,上海、西安、天津、无锡等城市都已成立了规模百亿的城市更新基金。


事实上,城市更新已从探索阶段进入规范化运作阶段。


自2019年10月深圳颁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城市更新办法》以来,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在经历自由市场摸索、政府强力主导等阶段性、零星分散式的城市更新实践探索后,逐步先后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建设,将城市更新纳入一个稳定的规范化运作框架中加以管理和实施。


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各部委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促使城市更新制度体系开始新一轮的升级换代,纷纷以地方立法取代地方规章。


随着《城市更新条例(含征求意见稿)》在2021年的先后试行,2021年正式成为我国城市更新的「立法元年」,辽宁、北京、重庆、天津、杭州等省市借助制度建设的后发优势,百花齐放地出台了各类域的城市更新纲领性政策文件,或具体规定针对自身城市发展特点形成差异化城市更新制度设计。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改造后的重庆民主村中区 | 图据@重庆设计

值得关注的是,城市更新基金为传统商业地产的转型,提供了重要机遇。


城市更新项目普遍存在实施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等特点,随着大量增量建设的逐步老化,「三旧」(旧城、旧村、旧厂)改造诉求不断涌现。


加之产业升级、空间结构调整,造成城市更新需求高涨,单纯依靠政府公共资金推进的传统模式难以持续。


因此,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对城市更新的参与变得越来越重要,加之有体制化、法规化城市更新体系制度的保障,越来越多的城市以「城市更新基金」这种市场化的专业性金融产品,为部分更新项目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


早在2017年,广州的地方国企越秀集团就牵头与广州地铁集团、珠江实业集团等企业联合宣布成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广州城市更新基金」


同年,深圳市福田区依托区属国企福田区引导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市福田区与城市更新基金」


2020年,上海地产集团牵头,与招商蛇口、中交集团、万科集团、国寿投资等国资地产、保险企业共同成立了当前全国实际规模最大的800亿元城市更新基金


紧跟着西安、无锡、佛山等地也陆续成立以国资为主的城市更新基金


这些专项基金除了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补齐等用途外,还被用于综合区域整体焕新、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公共空间设施优化、历史风貌美丽重塑、商业商务活力再造。


当面对巨量的城市空间更新改造项目时,作为运营方,不仅需要城市规划、基建、交通组织、设计、景观等规划端、建设端政、企介入的「硬件」建设,同时也需要一个兼具「社区营造」与「商业运营」能力的专业团队完成的「软件」建设


他们一方面需要整合学校、社区、小区、民间机构、公益组织、政府机构、街道办、社群等在地资源,与当地居民建立连接「共同创作」,激活「老去」的社区,唤醒当地居民的社区环境意识;


另一方面,需要在可研阶段就前置性采纳当地居民的需求,活化现存的在地商业、动态引入真正被社区所需要的商业、文化品牌、社群、服务等复合型功能。


让「软件」与「硬件」相互咬合、勾手前行,进而为更新改造的空间持续提供商品与服务,并持续盈利。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上海城市更新项目——蟠龙天地

我们认为,由于更加分散、更小规模、更高密集度的城市更新类项目,与传统商业运营在产品策划思路、业态组合、招商节奏、营收预期等方面存在较大偏差,所以更注重「运营软实力」与「社区可持续」的「社区营造」这一细分领域,有很大机会成为下一个风口赛道。


只不过,未来的任何风口,都不太可能会像之前那样扛大旗赚快钱,相反,随着「繁荣」泡沫的逐渐消失,接下来的竞争,或将越来越接近于「慢工出细活」的状态。


对于传统商业地产公司来说,这既是时代赋予的一次难得的转型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以产品策划为例,传统商管或资管公司的打法是——


先做可行性研究分析,包括城市分析、市场分析、消费者调研分析,开产品策划会,启动建筑设计方案;


再根据投资回报率要求,在充分考虑用地条件、交通组织等客观情况下,推导出产品定位、业态组合、招商节奏、平均租金等,属于典型的「谋定而后动」和「命题作文」,强调的是快节奏的、「拿结果说话」的「可研兑现能力」。


由于城市更新项目聚焦于「更新」而非「建设」,在地居民与现存在地商业的需求,不再是消费者调研与市场调研里一系列定性或定量的调查研究数据,即「需求假设」,而是肉眼可见的、有着强烈动因和主次排序的「实际需求」


这需要商业研策变「调查研究」为「行动研究」,商业招商变「招商」为「聚商」,商业推广变「推广」为「共创」,把商业运营专业研究知识与迫在眉睫的社区关心问题联系起来,与在地居民、商户、政府、街道、民间资源一起群策群力——


提供社区设计所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综合性环境评价,帮助社区提高能更充分理解自身的能力,进而调集包括招商在内的设计、景观、内容、社群资源。


而当「激活社区」的动作完成后,它就会以惊人的速度高速成长起来。


重庆后堡为例,虽然它的运营团队并未设置专职的招商岗位,但在历经数年精准的「诊断」、「共创」、「施策」后,后堡社区目前已进入自生长阶段,成为业界有口皆碑的社区营造典范案例。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改造前的重庆南坪后堡社区 | 图据@致心有光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改造后的重庆南坪后堡社区 | 图据@南岸发布

社区被激活后,品牌商户与资源不请自来,商业的健康运营是慢节奏「精耕细作」的「社区运营能力」。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重庆首家英国折叠车品牌Brompton自行车专营店 | 图据@南岸文旅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城市更新或改造项目在组织架构上打破了「招商、推广、运营」三驾马车的传统模式,转而设「社区营造官」岗,以及会出现「改造先行」、「景观先行」、「推广先行」的现象。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和城市更新基金的陆续上马,为传统商业商管或资管公司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但这要求他们不能仅仅把城市更新项目简单地当做一个「死」的商业空间来运营,只考虑阶段性的投资回报率,这只会越来越行不通。

而是应该把城市更新项目看做是由环境和人居因素所组成的「活」的有机体,并与这个有机体共创包括商业在内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综合功能,激活社区直至它能够「自然生长」。

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有企业能同时做好「社区营造」和「商业运营」,相信TA一定能够成为下一个新赛道的领跑者。


*本文开篇图图据@SCQ星耀重庆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中央财政「下场」支持城市更新,社区营造领域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进入全国商业小声哔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