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商业地产志2年前 (2023)更新 admin
169 0 0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点击上方动图进入CRR小程序
获取为数不多的纸质版2022年度报告

*本文授权转载自包姐说商业

最近半年,我有一半时间在全国到处跑,其中去成都的次数最多。

虽然每次都是匆匆来回,火锅没有认真吃,但成都的商业作品,倒是一期比一期火。
 
拿这四期作品来看,5月份新开的本土品牌——天府和悦广场,新亮相的神盘麓湖生态城的配套商业——麓坊中心,开业以来始终话题不断的COSMO和非标商业的典型代表——REGULAR源野,算下来四期视频全网流量近90万。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包姐商业说》短视频板块 抖音/视频号/小红书
 
作为西部核心城市,成都正快速崛起,成为中国大陆商业第三城
 
2022年,成都GDP规模跻身2万亿元俱乐部,同时常住人口也已突破2100万,成为继北京、上海、重庆三个直辖市之后唯一一个跨越双2的副省级城市。
这意味着在国家城市发展格局中,成都的城市能级大幅跃升,将参与到更高层次的城市竞争,实现更优质的资源整合,赢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成都的商业也随之释放出了独特的魅力。
仅以这次规模不同、性格迥异的四个项目来说,他们分别呈现出了成都商业的多面性与生命力。
 
而每一期评论里大家对这些项目的评价和讨论,同样丰富了我们对成都商业以及当下新型商业模式的认知。
因此这一期小总结,就把这些信息展开,看看他们为什么能上热门?大众又究竟在关注些什么?
 
(项目解析部分根据视频文本整理,ps:目前还有一些成都作品尚未发布,下一期总结篇再详述。)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成都
上半年的商业巨无霸

天府和悦广场不是成都最大的商场,但确实是上半年开出最大的项目。

 

20多万方,按照过去的衡量标准算是城市级的购物中心。所以这总结这个项目,答案就藏在字面上:大!

拆解这个字,看它是怎么在建筑、设计、招商上围绕来做文章。

第一点是:建筑上大开大合

整个和悦广场是分为两期,一期5万方,二期就是这次开业的20万方。从远处看,它是一个超级大盒子。进去一看,天然的坡度和高差,让整个项目形成了三个首层。

这么大一个封闭式的盒子,体现在哪里?来到项目后方,朝向社区的部分,这里有8000平的下沉广场,包含每一层都留有背面退台,这就是大尺度的开阔。

 

室内有多个中庭,最大的有1000平。同时,屋顶还有7000平天空体育公园和3000㎡的天空图书馆

第二点是:招商上化大为小

其实大体量项目最大的难度就是看品牌水平。虽然这是开发商第一次做商业项目,能看到他们在招商上的思考。

 

25万方拆成两期,第一期花了大力气把山姆会员店和迪卡侬这两个大IP落地,也定调了整个商业项目在家庭客群里的地位(去年销售额10亿),所以二期就相对轻松一些。

 

通过知名品牌主力店的拉动,得到了还不错的招商结果。(80%的区域首店,金逸IMAX成都旗舰店暨天府新区首店、国际、国内家庭休闲时尚第一品牌优衣库和UR,日本家居巨头NITORI、国内室内儿童乐园第一品牌MELAND、国际生活美学巨头MUJI无印良品)。

虽然是大而全的商场,却把重点放在了小朋友身上,儿童品牌非常齐全。

有点意外的是没有主题街区,少见这么大的盒子竟然没有小吃为主的主题街区。

 

不难发现,它的外围是一个自带的底商街区,小吃应有尽有。

 

说明招商是一种整体性思维考虑,不是为了完成招商任务,而是从实际存活的角度和提供互补性服务的角度来考虑。

第三点是:设计上小题大做

如果说内部空间和品牌是重头戏,那么哪些地方是不容易被关注的?

 

是母婴室、洗手间、通道,出入口、地下停车场等等。

 

但在这里,这些小角落却非常用心。

 

比如专门设置了儿童洗手间(成人与孩子可以在一起,避免尴尬)、包括超大母婴室,可同时容纳8组宝妈,电梯出入口用金沙太阳神鸟的羽毛做了点缀,展现了商业设计在功能上的讨巧。

现场来的家庭客户真的非常多。

 

周边是一个居住高地,消费洼地。因为周边居住的既有别墅区,也有小镇居民。项目很大很复杂,但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商业提供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四季三餐,买单没有负担。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精彩评论选取

有个问题就是太大了过后,如果每一块区域做得完整,区域跟区域的人员流动就会受影响。如果单区做得不完整,有时候逛起来会太累。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麓湖
在哪里?
麓湖作为四大神盘之一,我一直都想搞清楚它到底神在哪里?直到我看到了它的商业板块——绝!
当大家都刚开始追捧公园商业,它已经做了升级版,森系商业
麓湖商业值得做好几期视频,尽管作为超级大盘开发的配套商业,它也实在是太大了。
 
之前麓坊中心B馆开业,我们就从这里拆解。
 
说它绝就绝在:它打造的所有场景都在解决线下商业空间最关心也是最难的问题:
社交到底怎么做?
麓坊中心有A、B两个馆,商业体量一共5万方,却做出来了10万方的感觉。
 
因为它用了公园式商业的升级版,叫做森系商业。
 
为什么选择森系?
 
因为走进森林里,最让人放松。所以营造社交上的松弛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才是关键。
 
那它具体是怎么做的?三个方面:
1 用多元素化解单调。
森系商业的特点就是层次丰富,看这些水系、林木、坡度、花丛、草坪、木屋。
 
所以一定要避免视觉单一,让人感觉无聊。
 
坡度的广场太空旷,就做成错落的台阶,独立的小喷泉,把观景的座椅安排在中间。
 
而小广场上的儿童蹦床项目,也包装成一颗小巨蛋,元素多但不杂,错落排序,非常有意思。
2 用设计激发功能。
功能的激发,一定要让人意想不到。
 
艺术装置不是只好看,而且必须具备功能性。
 
比如孩子们可以在艺术装置上攀爬玩耍。
 
滑板区的碗池也不简单,这是由东京奥运会的设计团队打造的。
 
精致的小木屋也不只是配合造景,而是为了后期做市集增加的小店
 
围挡也不能被浪费,外面改造成生动的IP,旁边放上抱枕,可以拍照可以躺。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餐车。
 
这应该是全国第一批AI作图出来的动感餐车吧。
 
而因为建筑上还可以投屏看节目,坐在这些灵活移动的座椅上,想怎么看就怎么看,真的做到了完全放松。
3 用品牌表达个性。
这里选择品牌的策略不是说表达个性就放弃大众连锁,而是分了两个层面:一类虽然是连锁,但他们品牌本身对场地也有独特要求,比如木墨mumo、新山书店、开心麻花旗舰店等等。
 
另一类就是以本土为主的主理人品牌,主理人品牌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不同的性格。这一点真的羡慕成都了。
如果非要挑毛病就是太大了,根本逛不完。
 
所以你发现没,像麓湖、蟠龙天地这样的非标商业都有一些共同点:要么离市中心很远,要么破旧,要么隐秘。
 
但最终都在不被期待中做到了令人眼前一亮,这样的地方怎么不让人向往呢?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精彩评论选取

郑州的湖与城商业可以参考版。

万华十几年前就拿了这块地,那时候这块地还不值钱。建筑楼盘很多都是拿的国际上获奖的建筑设计方案,相比成都三环内拥挤的住宅商圈,这一块已经是超超前的了,所以基本住天府新区这一块的成都人基本不想进城了。

每次带娃从这里穿过去上篮球课,从来没逛过,没想到里面这么丰富。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源野Regular
成功的三个关键词
一个只有6500多平的项目,20多家店,而且都藏在公园底下,怎么就做成了全国小体量商业的样本呢?
 
让本土最成功的甜品店——lanlizi,资历最老的咖啡店UID CAFE,Tagi,成都首店不选择大商场,却愿意呆在这里。
首先源野虽然在地下,但是周边人口密度不小,交通也非常方便。地上就是大源地铁口,地下还有停车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么小的面积却设计了三个建筑尺度很大的入口,实际上是相当于分成了三个模块,让很多店铺都有了主动线和展示面,运营不会太差。
 
非常惊喜的是没有把有限的面积都拿来出租,而是做了留白,让整个空间显出来松紧有度的感觉。
那么源野为什么能做成?离不开这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叫做:时运。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个指的是什么?
 
成都源野开业在2021年,正是在口罩期间,人们在逃离封闭的场所,也对万达这类传统购物中心感到视觉疲劳。
 
所以这就是旧有的环境开始破裂,但新的商业会做成什么样,没人知道。
 
所谓时运,就是这个窗口期。
第二个词叫做:人心。
人人心中都希望有一个源野的故事。
 
是一个不起眼、不被期待的小角色,敢于打破传统规则,一点点改变,最后达到完全出其不意的效果。
 
所以为什么来这感觉每家店都有独特的味道却又很一致,因为那个味道叫做打动人心。
第三个词叫做:成全。
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比租赁更好的关系,叫做相互成全。
 
不知名的小店用心经营,眼见他们起步、壮大。
 
第一次开酿造茶的店,主理人就敢花几百万重投入(TazaTe大地茶场)不仅白天酿茶,晚上品酒,茶真的非常好喝。
 
项目方给足了安全感,主理人才会更大胆。这些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是项目方和品牌方之间相互成全的结果。
这个项目可以复制吗?团队告诉我,不会再有下一个源野了。
 
商业只有相似,没有相同。
 
也正是因为独一无二,才造就了商业真正的魅力。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精彩评论选取

越是小体量 ,越是要加重个性化打造,不求形而上,但求成功打动人心,商业形态一直在变化,MALL的概念越来越弱,社群商业、精致型商业、娱乐型商业,都会越来越多地为城市服务。

不止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条件有缺失,理念就更为重要,带有设计思维的眼界就成为长远定位的重要元素。

场景消费终是正确方向。

论流量会被太古里吊打,太古里会被纽约中央广场的流量吊打,总结,纽约中央公园以外都不咋地都失败?各有差异嘛,满足不同位置的商业需求,并且源野也很成功,这个不是非黑即白的理解。

去过几次感觉冷冷清清,生意不太好的样子,纯个人感受。

你喜欢宽窄巷子那种人山人海,不代表别人想把做成这样。

资本运作了有设计的空间有质量有内容的好店。比如标本店、蛋糕店这些店在别的地方也能存活很好,但是这个广场空间设计感很棒互相成就了对方。

各地缺乏的不是商场,是商业类型和建筑风格,需要能改变城市名片的商业。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COSMO出圈
不是因为潮
一个已经被时代抛弃的商场,究竟要怎么改造才会引人关注?
答案看起来有很多种。但3公里内有几十家对手(距离春熙路不足2公里),恐怕已经无路可走。
那就走一条别人都走不了的路。
这就是成都的COSMO。
 
今天我们聊聊这家潮到风湿的另类商场,看看COSMO到底为什么出圈?
这里有Tx淮海做策展型商业的影子,但比Tx淮海的体量大了一倍(Tx淮海2.5万㎡,COSMO 5万㎡),所以从动线和游逛的尺度上来说还是挺舒服的。
 
潮流是它的标签,但我很好奇的是,国内很多主打年轻人的商场都在追求潮流,但为什么Cosmo做到了完全不一样?
COSMO能火,只是起点,才是终结。
流是什么意思?
 
比如寒流、洪流、心流,流是从点到面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势能,只有形成了这种力量才可能让一个商场产生巨大的爆发力。
 
拆开来看分为了四点:
1 品牌能量。
 
品牌能量是品牌质量*品牌数量*临时店铺的一个综合。三五家店难成气候,三五十家却可以。
 
COSMO以零售品牌为主,很多是发源于广东以及成都本土的潮牌,还有一些人气超高的临时店铺,这些品牌除了本身就有粉丝基础之外,还有共同的性质,就是便宜。
 
年轻人的确是一个冲动消费的群体,但大多数年轻人未必是消费得起的群体。那就要让他们逛得起,也买得起。
2 活动筛选。
 
日常活动不选常规的,联合这些品牌做联名发售会、潮牌明星见面(陈冠希&马思唯)、演出、甚至还有网络综艺节目。
 
完全跳脱了传统商场的套路,只把精力对准自己需要的客群身上。
3 场地承载。
 
好的活动,当然需要有好的场地。
 
比Tx淮海物业条件更好的是这个中庭,这个活动场地不是在一楼,而是在楼上,这就把客群往高处引导了。
 
电音设备,灯光,完全是按照活动预设的。
4 社交配套。
 
什么是社交配套?需要坐下来休息,聊天,需要上洗手间,男生需要吸烟,需要遛狗。
 
所以这些地方都有注重,甚至做得比一般商场都要好。
这四点都具备了,点燃最后一把火的就是成都的年轻人。
 
很少见到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商业活力如此旺盛,年轻人敢说、敢做,敢耍,敢花,或许这个才是COSMO难以复制的真正底气吧。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精彩评论选取

这种类型的场子运营活动做得好只会越来越爆,人气冷下来就比较麻烦了。
迈出第一步比起事后总结来,也许要惊心动魄很多。
和第一城还是区别很大的,定位和场景力都不一样,客单价也天差地别,而且现在的客群也和以前的不一样啊。曾经的第一城,香槟广场和ego,虽然当年也是年轻商业,但是现在商业的各体系也都比过去更成熟的嘛。我个人觉得非标商业的路能在成都践行。
广州东山口也是这样靠潮流起家,这些潮流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客单价不高东西个性有设计感。而以前那些普遍所谓的潮流商场,全都是一堆外国什么轻奢什么高街品牌,设计过时不说单价高的离谱,年轻人作为庞大消费群体对于价格是很敏感的。
这点我同意,在打造差异化的时候,的确不能避免品牌参差不齐。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深入挖掘一下,那些不好的品牌背后的原因,是本身主打路线就是这样,还是因为属于初创没钱的。
每次一发市中心的商场,下面一群都说要黄。只能说,市场定位不同而已,现在哪里都能购物,场景搭建,人群划分就会吸引同类消费群体!如果是单纯购物,网购就可以满足。

 

包姐说:
 
1、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面每个项目的文案前用一个字总结了:大、神、精、潮
 
成都的商业面貌当然不止于此,但这几个项目都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极致化。
 
商业确实卷到不极致,难出彩的地步,但出圈的前提,也一定伴随了各种未必认同的杂音,最终能跑出来独属自己的路径,侧面反映了成都商业市场对多样性的鼓励与尊重。
2、在非标商业高频提及的现在,很多人只看到了成功的寥寥几个,却没有看到奄奄一息大多数的才是真相。
 
不把成功的偶然当作研究和测算得来的必然,保持对行业的敬畏,吃透周边客群及在地城市的项目,一般不会太差。
3、我们的slogan是:每一个商业体都值得被看见。但是在那之前项目应该多挖掘和塑造自己的看点
 
短视频的评论区里什么声音都有,但同样有很多不错的建议。毕竟创新一定伴随着争议,也好过平平无奇的无人问津。
4、小体量项目贪心。贪图大而全,什么都想做,可能什么都做不成。
 
如果COSMO要做年轻人,但最后却有很多叔叔阿姨推着娃进去乘凉,估计这个项目离凉也不远了。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欢迎关注CRR媒体矩阵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CRR精选| 90万流量背后,成都这四个热门商业的小思考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进入全国商业小声哔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