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外野首先吸引我的,依然是案名。
从其区位来看,外野坐落于苏州城西的大阳山脚下。
大阳山,素有苏州「城市绿肺」之称,横贯高新区腹地,绵延20公里,山峦起伏,草木葱茏,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曾经的吴国之都,被古人誉为「吴之镇山」。
外野背靠这片天然的静谧山野,西临碧波万顷的太湖,且毗邻苏州乐园,群山和大片绿野环绕中,是人们日常抽离城市生活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
可以理解为,从苏州乐园森林世界到大阳山森林公园,都是外野天然拥有的超大「延展空间」。
因此,英文WIDE(直译为宽广的、广阔的,指向项目的空间属性)成为案名中第一个出现在大家脑海中的词汇——巨量的户外空间难道不就是项目最大的特征么?
随之而来的WILD(包含野生的、狂野的、自由的意思,进一步强调项目的定位),与WIDE仅一个字母只差,极好地表达了项目的「野性」,并且与WIDE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组合。
WIDE和WILD都是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形容词的两个英文单词,因此,读者对这个组合的理解既可以是前者修饰后者,也可以两者并列,甚至记反了也是可以的。
这种随机感和自然态,是我在之前所有的项目案名之中所不曾见到的。
与先有中文案名、后有英文译名的前辈们相比,WIDE WILD确实是一个「很野」的项目。
但再往下思考,中文案名「外野」一下子就有feel了:
对应起来看,WIDE和「外」字谐音,WILD和「野」谐义,「野外」强调外,「外野」强调野,力量与内核都有了,是真的精妙。
进一步,从字面上来看,「外」具有外部、外界、超出常规的含义,表达了一种开放的、广阔的状态;而「野」则具有野外、原野、自由奔放的意境,代表了对自然和自由的追求。
WIDE WILD与外野在发音上巧妙谐音,在意义上完美契合,直接让人联想到自然和户外,且寓意不仅指地理空间上的野外,更是象征着一种自由奔放,拥抱自然的境界。
外野的气质也是其核心优势在于其真实的自然场景,由此而产生的户外体验正是消费者与品牌的核心触达点。

如此看来,外野全然超脱于项目本身,更像是一个泛户外运动厂牌。
TA不只是在大阳山生根发芽,也会从固定的场所「走出去」,走向更WIDE的野外。
这里的野心并非贬义,而是代表着一种勇敢探索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动力。
在当下商业环境中,正是这种敢于梦想,敢于创新的野心,推动行业向前。
对于产品的命名上,苏高新股份和印力上海并没有简单地把「印象城」这样成熟的品牌直接套用,而是充分考虑到项目自身的特殊区位及品牌后续成长性,创造了全新的名称「外野」,体现了操盘团队对项目的深刻思考和精准定位。
这也是印力上海继AI PLAZA(滨江商业)和龙华会(寺庙商业)之后,又一个全新的「野路子」作品:外野(乐园商业)。

创新商业给消费者带来独特体验的背后是操盘团队敢于挑战从0到1的品牌塑造,这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充满挑战的决定,而这种勇于不断打破自己的精神,值得respect。